最后,设备与App通信时,需要先连接到机智云服务器,等待服务器传输回来的数据,当产品配置完成后,发送生成的PK代码和密钥,服务器对产品进行检测后,系统可以传输温度、pH、TDS等信息来实现数据上传,上传完成后接入网络的手机App即可读取数据。
过热蒸汽210℃处理0.5、1、2、3、4、5、6min,每个梯度重复3次。测定前,将备用的底物工作液、粗酶提取液以及pH8.0硼酸-硼砂缓冲液(0.05mol/L)在25℃下保温10min。
未灭酶青稞Lox活性测定:青稞全粉添加量为2.5g,提取溶液为pH7.0磷酸缓冲液,冰浴搅拌时间为30min,亚油酸底物浓度为4mmol/L,反应体系缓冲液为硼酸-硼砂缓冲液(pH8),粗酶液添加量为50L,测量时间为2min,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未灭酶青稞Lox活性为107.99U/g。1.4灭酶处理对青稞品质的影响糊化特性按照GBT248532010《小麦、黑麦及其粉类和淀粉糊化特性测定快速黏度仪法测定》。炒制灭酶:称取300g样品放入电磁炉上的炒锅中300、600、900W炒制3、5、10、15min,每个梯度重复3次。电热恒温水浴锅(HWS-28):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机(XZ-10):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稞中的-葡聚糖平均含量6.13%,居全球大麦之最,使其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血糖等显著作用。
式中:t为反应时间,min;V1为测定时粗酶液的添加量,mL;V2为反应体系总体积,mL;V0为粗酶提取液总体积,mL;m为样品质量,g。快速黏度分析仪(RVASuper4):NewportScientific公司。氧化不仅会使食品中的油脂变质,而且还会使食品褪色、变色和维生素被破坏等,从而降低食品的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引起食物中毒。
固体类食品、含油量较低样品用正己烷溶解,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比色法在检测中不常见,原理是试样经石油醚溶解,用乙酸铵水溶液提取后,没食子酸丙酯(PG) 与亚铁酒石酸盐起颜色反应,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比较定量这些方法根据原理、采样方式、样品基质及特性不同,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相关链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红外。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870-2017)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3%(0.6g/m3),测定下限为0.12%(2.4g/m3)。国际上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有排放因子法与直接测量法两种方法,直接测量法在精确度上优势较为明显,也是排放因子法中排放因子的基础来源。
在污染源废气方面,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了非分散红外法(HJ870-2017),而奥氏气体分析仪法(GB/T 16157-1996),由于测试精度以及现场工作便利性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多。资料来源:北极星大气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下一步,可以现有方法标准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完善方法体系,构建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源、汇观测网络,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效测量支撑与保障。
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环境及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碳的直接测量是核算和评估等工作的基础和数据支撑,本文将对我国现行二氧化碳测量方法标准进行梳理。《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8984-2008)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规定了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氢、氧、氦、氖、氩、氪和氙等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项测定,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总量(总碳)测定。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测量领域,与环境大气二氧化碳测量方法体系相比,污染源废气仅有一个手工测量方法,无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而碳源监测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固定污染源排气汇总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由环境保护部门提出,规定了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原理为用不同的吸收液分别对排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根据吸收前、后排气体积的变化,计算出该成分在排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
综上,我国气象、生态环境、农业、职业卫生及石化工业等部门均提出了二氧化碳测量方法标准,涉及到的方法原理有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非分散(不分光、非色散)红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及奥氏气体分析仪法等。其中农业、职业卫生及石化工业的二氧化碳测量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产品组分、职业防护等特定领域问题,从温室气体测量角度出发,在环境大气方面,气象部门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测量方法体系,以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和QX/T 429-2018)和气相色谱法(GB/T 31705-2015)为主,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的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HJ920-2017)仅适用于应急监测。
(1)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由气象部门提出,规定了使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测量环境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适用于开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测量,在非污染大气下,其测量精度应小于0.110-6mol/mol。(2)行业标准《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和甲烷观测规范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QX/T 429-2018)是气象行业标准,除规定了利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观测二氧化碳方法外,还对观测系统、安装要求、检漏与测试要求、运行和维护要求、溯源及数据处理要求等做了规定,适用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的在线观测和资料处理分析。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QX/T 67-2007)是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本底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非色散红外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底大气瓶采样样品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NY/T 1700-2009)是农业行业标准,规定了沼气中二氧化碳的气相色谱实验方法,适用于沼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GB/T 31705-2015)由气象部门提出,规定了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气相色谱在线观测方法。《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7部分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GBZ/T 300.37-2017)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01%。《环境空气 无机有害气体的应急监测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HJ 920-2017)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无机有害气体的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为定性半定量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现场应急监测,以及筛选、普查等先期调查工作,方法检出限1mg/m3,测定下限4mg/m3《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QX/T 67-2007)是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本底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非色散红外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底大气瓶采样样品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NY/T 1700-2009)是农业行业标准,规定了沼气中二氧化碳的气相色谱实验方法,适用于沼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1)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由气象部门提出,规定了使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测量环境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适用于开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测量,在非污染大气下,其测量精度应小于0.110-6mol/mol。
相关链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红外。资料来源:北极星大气网。
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测量领域,与环境大气二氧化碳测量方法体系相比,污染源废气仅有一个手工测量方法,无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而碳源监测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GB/T 31705-2015)由气象部门提出,规定了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气相色谱在线观测方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汇总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由环境保护部门提出,规定了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原理为用不同的吸收液分别对排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根据吸收前、后排气体积的变化,计算出该成分在排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下一步,可以现有方法标准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完善方法体系,构建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源、汇观测网络,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效测量支撑与保障。在污染源废气方面,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了非分散红外法(HJ870-2017),而奥氏气体分析仪法(GB/T 16157-1996),由于测试精度以及现场工作便利性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7部分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GBZ/T 300.37-2017)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01%。国际上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有排放因子法与直接测量法两种方法,直接测量法在精确度上优势较为明显,也是排放因子法中排放因子的基础来源。
综上,我国气象、生态环境、农业、职业卫生及石化工业等部门均提出了二氧化碳测量方法标准,涉及到的方法原理有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非分散(不分光、非色散)红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及奥氏气体分析仪法等。其中农业、职业卫生及石化工业的二氧化碳测量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产品组分、职业防护等特定领域问题,从温室气体测量角度出发,在环境大气方面,气象部门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测量方法体系,以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和QX/T 429-2018)和气相色谱法(GB/T 31705-2015)为主,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的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HJ920-2017)仅适用于应急监测。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8984-2008)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规定了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氢、氧、氦、氖、氩、氪和氙等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项测定,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总量(总碳)测定。《环境空气 无机有害气体的应急监测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HJ 920-2017)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无机有害气体的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为定性半定量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现场应急监测,以及筛选、普查等先期调查工作,方法检出限1mg/m3,测定下限4mg/m3。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870-2017)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3%(0.6g/m3),测定下限为0.12%(2.4g/m3)。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环境及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碳的直接测量是核算和评估等工作的基础和数据支撑,本文将对我国现行二氧化碳测量方法标准进行梳理。(2)行业标准《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和甲烷观测规范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QX/T 429-2018)是气象行业标准,除规定了利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观测二氧化碳方法外,还对观测系统、安装要求、检漏与测试要求、运行和维护要求、溯源及数据处理要求等做了规定,适用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的在线观测和资料处理分析。这些方法根据原理、采样方式、样品基质及特性不同,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
但是,关于甜味剂对糖耐量、血脂代谢及食欲等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讨论阶段,并不能得出「不能喝甜味剂饮料」或者「甜味剂有害」的结论。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致歉信中提到的结晶果糖就是这里的果糖。
如果你以前喝很多含糖饮料,现在改喝无糖饮料,同时控制其他能量摄入,这就不会发胖,有利于减肥。另外,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蜂蜜、果汁、浓缩果汁的主要成分也是单双糖,跟加糖其实是一样的。
元气森林这款乳茶,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但是添加了「结晶果糖」,另外,它的配料里还有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奶粉中天然有乳糖。其次,甜味剂几乎不含能量。